台灣為何沒有「林毅夫」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六四事件的學生領袖柴玲,曾來電向李敖致意。李敖說,你們在天安門廣場待個十幾天,就引起全球的注意;我們在台灣奮鬥了幾十年,卻沒有得到相當的重視。因為大陸太大了,台灣太小了。李敖此話含有酸味,但清楚點出一個事實:小女子柴玲因中國之大而變大,大人物李敖因台灣之小而變小。
世界銀行首次任命中國籍學者林毅夫為首席經濟學家與資深副總裁。林打破由歐美國家壟斷的局面,成為第一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世銀首席經濟學家。此一任命,是對林毅夫的高度肯定,也是經濟學界難得的一份榮譽。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的立即聯想,就是上述李敖與柴玲的對話。柴玲當然無法與林毅夫相比,林的成就也來自他的持續努力,但是中國如果不是今天的中國,林毅夫無疑也很難成為現在的林毅夫。
林出生台灣宜蘭,本名林正義,曾獲台大學士與政大碩士學位。棄文學武投筆從戎是他的第一次驚人之舉。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在金門任連長時,「叛逃」泅水至廈門是他第二次的驚人之舉。林毅夫隨後進入北大就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再赴美深造,於一九八六年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少數擁有美國博士學位的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