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當我在美國讀經濟學博士學位時,有位老師的研究室門上貼的一張紙讓我至今難忘,那張紙上的文字大意為:「本人因為長期呼吸未受污染的空氣成癮,所以一旦暴露於感染香菸味的空氣時效用大為降低,因此任何人進入這間研究室後,請保持空氣的原來狀態。不過,如果有嚴重必須的理由,在徵詢同意之下,本人可以暫時移轉這間研究室的空氣使用權。」
這段文字是我理解產權經濟分析的重大啟蒙。空間的使用權是使用者之間的契約,在私人領域裡,產權清楚,使用權也很清楚;在公共領域裡,使用者可以協商。不過,有時協商成本很大,的確有法律規範的必要。吸煙的人使用空氣的方式具有侵犯性,因此法律通常限制吸煙的行為,看起來是保護不吸煙的人,其實目的是規範使用權。
密閉的公共空間裡禁菸等於將使用權劃給不吸煙的人,這是立法者的決定,也符合大多數人的價值判斷,沒什麼爭議,可以讓吸煙的人找個不會侵犯他人的空間吸煙就好了。可是,菸害防制新法上路之後,情況顯然並非如此,新的限制不止要逼吸煙者走投無路,連一些場所的負責人也會莫名其妙的受罰。
難道不在自己店內貼上禁菸標誌就成了加害人嗎?我聯想到,曾經有一個時代,不在牆上寫反共標語(打倒資本主義),就是中共同路人(資本主義餘孽)。到處都貼上禁菸標誌之後,把吸煙的人從公共場所徹底掃除,真的會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比較文明嗎?
如果把禁菸標誌換成一張我的老師所寫的那些文字,我相信吸煙的人在進入室內時會很有禮貌的將香菸熄掉。即使在公共空間裡,如果我們將那段文字裡的本人換成大眾,我相信也能很有效的勸阻吸煙的人。更重要的事,這樣做會讓大家學習互相尊重,保有人與人之間和諧的互動。
為了全面禁菸,不僅到處都要貼上那張無情又難看的標誌,還在社會上造成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對立與歧視。也許這樣會讓這個社會無煙,可是你我都知道,許多人仍舊會在人群中喧嘩、大聲講手機,另一些人在旁邊心裡更火大。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化也在便當裡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馬英九總統上任第一天就有不少讓人氣象一新的表現,以元首身分與日本賀使團共進午餐時,特別安排吃台鐵的鐵路便當,還特別向日本客人介紹鐵路便當的由來。這樣的畫面,我們可以看到新總統的儉樸,看到台日之間的歷史聯繫,也可能會看到文化產業的契機。不過,我也看到了臺灣飲食文化非常粗糙的層面,我指的是便當盒裡那塊沒有切的排骨肉。
我 自己吃排骨便當的經驗裡,幾乎都像在啃食那一大塊肉,吃雞腿更為狼狽。我一直不解,為什麼這麼普遍的食物,卻有這麼不方便的吃法,而大家都很習慣不以為 忤。總統拿便當來招待外賓,我認為花費少並不是問題,可是讓外賓忍受台灣餐桌上的尷尬,而總統府方面並未覺得不妥,令我忍不住要把心中多年來的怨言在報端 吐訴。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為何沒有「林毅夫」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六四事件的學生領袖柴玲,曾來電向李敖致意。李敖說,你們在天安門廣場待個十幾天,就引起全球的注意;我們在台灣奮鬥了幾十年,卻沒有得到相當的重視。因為大陸太大了,台灣太小了。李敖此話含有酸味,但清楚點出一個事實:小女子柴玲因中國之大而變大,大人物李敖因台灣之小而變小。
世界銀行首次任命中國籍學者林毅夫為首席經濟學家與資深副總裁。林打破由歐美國家壟斷的局面,成為第一位來自開發中國家的世銀首席經濟學家。此一任命,是對林毅夫的高度肯定,也是經濟學界難得的一份榮譽。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我的立即聯想,就是上述李敖與柴玲的對話。柴玲當然無法與林毅夫相比,林的成就也來自他的持續努力,但是中國如果不是今天的中國,林毅夫無疑也很難成為現在的林毅夫。
林出生台灣宜蘭,本名林正義,曾獲台大學士與政大碩士學位。棄文學武投筆從戎是他的第一次驚人之舉。一九七九年五月十六日在金門任連長時,「叛逃」泅水至廈門是他第二次的驚人之舉。林毅夫隨後進入北大就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再赴美深造,於一九八六年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少數擁有美國博士學位的留學生。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元不止貶,國內政策謹慎為宜
by 瑞華兄
雖然美國許多重量級的經濟學家還在斟酌,是否宣布經濟衰退的預測,但是社會大眾已經開始擔心「停滯性通貨膨脹」是否來臨。這樣的擔心是有理由的,油價攀高、美國貿易赤字與財政赤字嚴重,當前的經濟情況的確與1980年有許多類似之處。當年問題的原因曾經引起經濟學界的論戰,此次的問題答案也不會簡單。不過,縱使千頭萬緒,最值得注意的關鍵還是在美元能否停止貶值。
當石油價格開始上漲時,許多專家都從供需結構,以及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方面找尋答案。現在,逐漸浮現出來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美元貶值的趨勢。大多數國際貿易商品都以美元計價,美元的貶值等於貿易商品的價格下跌,短期賣方可以自行吸收,長期勢必導致賣方要提高價格。石油交易的契約時間長而且金額龐大,對美元預期的反應比較敏感,加上需求增加以及中東地區的政治因素,因此油價漲勢不止。等到美元跌跌不休,其他大宗物資的價格陸續都要反應美元貶值的效應。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智邦科技執行長黃安捷大聲痛批政府,未搞好台灣經濟環境,下波產業外移將是研發中心。對此,經濟部感到相當委屈,常務次長尹啟銘表示,事實上政府在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作了很多努力,對於業者的批評,經濟部願作檢討,願傾聽業者的建議,也願與業者溝通。其實,高科技產業的抱怨已經累積很久,可是該反應的部門卻一直聽不懂,經濟部成了代罪羔羊,我們願意在此點醒政府高層,高科技產業擔心的是人才問題。
智邦執行長黃安捷還警告「工程師不要不知死活」,這可能是廠商老闆們壓抑許久的情緒宣洩。越來越多的科技廠商感覺到台灣本土的科技人難用,又不耐操,薪資水準卻居高不下。這個問題部分要歸咎於目前高等教育的政策,不過基本上也是本地人才工作態度與社會文化轉變的結果。長久下來,雇主們當然考慮引進國外的人才,印度、蘇聯、東歐的科技人才都不差,如果可以,大陸的人才更是優先考慮。業界期待了許久,而根據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而訂的「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在一月出爐,讓業界大失所望。最特別的是勞委會依據該辦法訂出的「資格及審查標準」中竟然有一條規定,受聘僱的外國人其薪資不得低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行職業別薪資調查最新一期之工業及服務業專技人員每人月平均薪資。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月二十日股市為了有關復徵證所稅的傳言,跌了一百六十三點,更離譜的是從總統府到行政院全都亂了分寸,恐慌式的完全否認這項消息,彷彿復徵證所稅這件事已經成了台灣政壇的禁忌,任何人都碰不得。一個開放的社會,任何政策應當都可以公開討論,投資人非理性的反應絕非一個正常運行的金融市場該有的狀況。不過,台灣股市對證所稅的恐慌式反應有其歷史背景,卻也不難理解。當前政府應該理性面對問題,化解投資人非理性的恐懼,而不能自己先怕的發慌,增添更大的麻煩。
證所稅成為台灣股市的禁忌起於民國七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財政部宣佈於次年恢復課徵證所稅,之後股市無量下跌,連續十九個交易日長黑,實施後發現個人免稅額的規定導致市場上人頭充斥,逃稅成風,在半年後,財政部宣布放棄證所稅,並且修正所得稅法,徹底移除證所稅課徵法源。此後國民黨執政期間,所得稅法修正案送立法院時,有關證所稅的條文都被檔下。陳水扁總統在2000年大選時的政策白皮書裡,提出了復徵證所稅的政見,當時也引起了爭議,競選總部解釋這是撰稿學者們的主張,是否實施與何時實施,將視民眾反應,化解了危機。不過,後來撰稿學者林全成了財政部長,復徵證所稅當然成了股市關心的焦點。林全部長為了平息疑慮,將復徵證所稅列為長期改革方案,五年之後再考慮。此次事件的起因乃是財政部每年例行性要檢討短中長期方案,賦稅署長林增吉與財政部常次陳樹的確表明,在取得社會共識後,不排除提早實施復徵證所稅。其實,政府施政有長期計畫,兩位官員的說法並無不當,而陳總統與游院長可能認為事不關己,責怪財政部讓「沒影的事情」惹麻煩。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達公司弊案爆發經過了一個月,社會各界對政府的處理速度開始有所批評,日前金管會終於動手,對承辦博達公司財務簽證的四位會計師處以停業二年處分。這是金管會成立以來的第一炮,也是歷來主管機關引用證交法對會計師所做出的最重處分,對於會計師業以及資本市場應該會產生強烈效果。不過,為了提升未來國內金融市場的監理機制,金管會還必須迅速查明博達弊案的來龍去脈,才能展現金融改革的成效。
弊案的發生是金融市場的調整的過程,也是對金融改革的考驗。三年前美國爆發的恩龍案曾經讓各界震驚,旋即造成美國金融界的大整頓。博達案令人嘖嘖稱奇之處在於其部分手段相當明顯,業績灌水、債權造假的帳面資料與前幾年產業的一般情況比較起來顯得很不尋常,也曾有金融業者感到懷疑而避開,然而幾年下來,博達的確唬過了許多業界的資深專家,根本原因是國內金融市場存在著許多積習流弊,讓作假的公司可以混水摸魚。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敏督利颱風過後災區受創嚴重,各種檢討指責的說法甚囂塵上,不少意見只是反映出災後情緒的焦慮,引起社會上更多的紛擾,尤其以呂秀蓮副總統的移民、遷村等說法爭議性最大。不過,從務實的角度看,一些山區聚落可說是每逢颱風必成災區,人口密度與開發型態的確有調整的必要。政府在進行救災與重建時,應該思考如何協助災區居民遷居就業,以減少未來長期的災害。
從整體經濟的角度看風災影響,人口稠密的台灣歷經快速經濟成長已經呈現土地過度開發的現象。更多的資金投入土地開發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已經相當高,然而風災、水災是機率性的事件,因此造成國人低估了災害的風險以及開發的實際成本。以往政府積極投入的山區交通建設,讓平地居民往山區開發更形方便,卻也種下了生態破壞與土地侵蝕的原因。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六月三十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只要台灣同意中共前總理錢其琛有關三通的立場,兩岸可由民間授權團體隨時展開三通協商。這可說是針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於六月十一日表示,盼大陸能回到錢其琛所稱三通協商「可不談一中」立場,所做的善意回應。在陳水扁總統連任前後長時間兩岸緊張關係之下,這是少見的一次兩岸良性的對話,政府應該重視,並且積極安排航運團體展開進一步的溝通行動。
所謂錢其琛有關三通的立場,簡單而言,就是經濟與政治脫鉤,雖然細節上兩岸官方還有各自解釋的空間,但是存有相當明顯的基本共識。而且,回顧錢其琛有關兩岸的談話,要政經脫鉤的立場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問題是兩岸之間不斷出現一些政治事件凸顯雙方的歧見,尤其是總統大選前陳總統推出公投議題,讓對岸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大選結束至今兩岸關係似乎並無任何好轉的跡象,此次李維一的說法格外顯得格外重要。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游院長參加台商端午聯誼座談時,針對台商回台上市方案毫無成果,對評財經部門甚為不滿,直接批評「創意不夠、沒有足夠智慧」,並且要求財經部會須在一個月內提出有效辦法。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隨後立即透露,為降低台商上市門檻,台商資本額中屬盈餘轉增資部分,將可不計入大陸投資四0%的上限。如此一搭一唱是否就是游院長所要的創意,尚不得而知,不過從台商投資的立場思考,政府的方案必須設身處地為台商設想,讓資金流動有去有回才行。
深圳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和曉亮再會中一語點破了台商回台上市方案的根本問題,他批評說,財政部提出的方案根本是「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其實,財政部官員心裡很清楚,在目前的規範下,台商回台上市並沒有限制,問題在於台商回台上市後,募集的資金要匯到大陸投資,有相關的限制。若要放寬這方面的限制,則茲事體大,財政部豈敢擅自作主。責怪財政部沒有創意,實在讓他們有苦難言。
以資金流動的性質而論,因為投資的需要進進出出乃司空見慣,只是政府對資金赴大陸一直抱持戒心。如果放寬大陸台商上市資金匯到大陸限制,是否也要一併放寬其他在台上市的公司的資金限制?因此歸根就底,還是「戒急用忍」的陰魂不散。台商回台上市不見成效,也清楚應驗了資金要有去才有回,要能出才能進。如果游揆所要的創意只是區隔回台上市台商與其他在台上市公司,對資金流向與金額作不同的限制,將對上市公司形成差別待遇,讓企業想辦法鑽漏洞,還不如通盤檢討資金赴大陸的限制。
比起政府部門,海外台商早就發揮創意採取各種方式在台灣獲取資金,包括大陸台商可採發行TDR或子公司在台掛牌方式先行上市。台商正式回台上市等於將在大陸投資的情況公開,在目前兩岸政治的緊張氣氛之下,回台上市的結果可能裡外不是人,遭致被兩岸都打壓的政治風險。今年端午節台商座談,出席的台商人數減少,還頻頻躲避鏡頭,可想而知癥結所在。行政院在要求財經不會要有創意之時,也該有所擔當,宣示保障赴大陸投資的台商,在台灣不再受到莫名的政治壓力。
台灣股市的發展雖然常受人詬病,但是不論在規模與活力方面都算亞洲地區很具投資吸引力的資金市場。發展成為區域金融中心的潛力存在,欠缺的是全球化的制度配合。一九九七年前後許多在香港的國際金融機構將部分業務移出,轉往新加坡的不在少數,其目標並不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的東南亞國家,而是大陸的投資市場。為何到新加坡,而不到台北?其原因業者們都心知肚明,財經部會官員也相當瞭解,問題在於政府最高當局的政策還不開竅而已。
下半年美國與中國大陸都將對資金市場偏向採取保守的緊縮政策,而台灣的資金依舊寬鬆,而且金融業還在大力推動消費性融資。如何適當利用台灣的資金在全球化的佈局上掌握先機可說正逢其時,鼓勵台商回台上市只是作法之一,如果政府願意放寬資金的管制,金融業者必然會利用亞洲經濟復甦的動力,推出許多有創意的投資工具。然而,問題在於政府高層的腦筋是否開竅,能有足夠的信心迎接全球性的金融自由化,讓台灣的資金依照市場的供需,發揮最大的獲利能力。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政府高層的幾項受爭議的人事任命,如中選會主委、證交所董事長,甚至華視董事長,所管轄職務皆獨立於政府行政之外,社會各界期望這些職位應以專業考量,或聘請社會公正人士擔任,目前的人選令人大感意外。不論新任命的幾位當事人是否能力與經驗足擔大任,單以他們在總統大選前的角色看,不免讓人懷疑這是陳水扁總統當選之後酬庸輔選有功者的安排。在朝野關係極度惡化的情況下,這些人事任命讓在野黨增添了許多指責執政黨的材料,也可能是執政黨向在野黨示威的動作。從民眾的角度思考,政府公職有其功能,人事任命務必要考慮施政的需要,否則就是有負選民,而且可能會是政府職能敗壞的開端。
執政者在選民支持下當選,理所當然的掌握了重大人事的任命權,不過所有的人事與施政都應以民眾所需為依歸,絕不該公器私用。人事的任命若是依據專業考量,即使內舉不避親也不為過,但是如果是明顯的政治酬庸,忽視專業的結果會直接反應在業務表現上。以往國民黨長期執政,有不少酬庸的作法,不過多半安排在國營事業單位,由國庫供養,雖然也是耗費國家資源,影響還有限。陳總統執政以來,許多攸關施政的重要職位人事安排讓人懷疑有酬庸之嫌,令人格外擔心。我們希望提醒政府高層,酬庸的後果包括許多不良影響,將拖累政府施政,千萬不可輕許。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水扁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釋出的訊息降低了大選以來「公投」、「制憲」所帶來的兩岸緊張,雖然暫時並無軍事衝突的威脅,然而經濟戰的說法最近正式浮現,尤其是中共可能採取「以商逼政」的作法,對我政府施壓。
五月二十四日,中共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提出不歡迎在大陸賺錢又回到台灣支援台獨的人,接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文章直接點名奇美企業許文龍,造成該企業股價受挫。六月三日,有謠言稱中共對台實施經濟封鎖讓台灣股市指數大跌兩百點。可以預見,陳總統的第二任裡,兩岸之間的互動將會詭跼多變,陸委會呼籲對岸應該「政商分離」,我們也進一步建議,要防止對岸「以商逼政」,我方也應該「政商分離」。
「以商逼政」的前提是商人對政治有其影響力,以今日政府的功能與角色而言,政府政策的確必須考慮企業的反應,不過仔細觀察企業與政府的互動可以清楚分成兩種。一種是從整體經濟的層面出發,為了與經濟相關的國民利益,而參考企業界的意見;另一種則是偏向少數特定人士或特殊利益的考慮。特殊利益團體可能會宣稱代表社會大眾,政府的施政必須權衡各方的意見,做出對社會最有利的決策。企業對政策的影響力端視政府施政的決策模式而定。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法院日前初審通過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讓爭議多時的勞工退休金制度的改革大致確定,草案延續去年底決議的改良式個人帳戶制,並且加入了可以按月領取的作法,因此是以「個人退休金專戶制」為主,「年金保險制」為輔的體制。依照新制,雇主每月應以不低於勞工每月工資六%的標準為勞工提繳退休金,專戶儲存,而且勞工個人專戶屬於可攜式,可以在離開原企業時帶著走,退休年資不因工作轉換或雇主關廠而受影響。這項改革是「經發會」決議中改善勞工權益的重大政策,如今通過總算踏出一大步。
條例審查過程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在於新舊制銜接。改革立法通過之後加入勞保者必須採用新制,在之前加保者則可以選擇用新制或舊制。勞工團體要求選擇新制的勞工之舊年資能夠結清,但勞委會則只同意就年資保留至勞工退休時才計算。部分立委認為,為保障勞工權益,採用舊制雇主也應提撥百分之六準備金,結清舊年資不成問題,勞委會則擔心強制雇主一次繳清,負擔太重。從這些爭議中,不難看出朝野、勞資之間仍然是缺乏互信,而政府機關又沒有承擔責任的魄力。其實,只要將眼光放遠,善用目前已有的機制與資源,問題不難化解。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20總統就職典禮上,陳水扁總統以「為永續台灣奠基」為題發表演說,各界關心的焦點都放在兩岸關係與憲法改革的議題上。雖然陳總統在演說中對於經濟的著墨不多,但是若細心思考「永續台灣」的發展之道,台灣經濟的未來必然是陳總統新任期裡另一項責無旁貸的大任。因此,我們非常樂見,520隔天行政院長游錫堃就與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會面。
游院長表示財經團隊不是新手上路,而是上路就能上手的識途老馬。游院長所言對未來內閣施政的意義非常重大,財經閣員目前面對的挑戰的確不容任何鬆懈。不可諱言,目前內閣中的財經團隊比起歷屆的確有令人擔心財經部門較弱的理由。一方面新內閣的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均非財經背景,另一方面林信義副院長堅持求去之後,設法延攬企業界人士入閣的努力並未成功,而且財經部會首長未見新血加入,在此情況之下,游院長本人勢必要肩負起更大的責任,此番宣示對閣員們也是一場精神講話。
游院長劍及履及的會見工商團體,應該是積極展現行動,回應工商界在內閣閣員定案之前的建議與關心,化解疑慮。此次游院長再度組閣雖然不能如願延攬企業界人士入閣,但是新任的財經部會首長都是原來內閣的成員,對於各部會業務都甚熟稔,未來施政的協調應該相當順利,國人應該可以寄予厚望。
今年國內經濟景氣顯著回升,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達到六.二八%,第二季甚至預計可以超過七%,因此整體經濟的展望相當樂觀。不過,最近幾週之內接連出現美國升息、大陸降溫、油價上漲、物價蠢動的消息,內閣立即面對不小的挑戰,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希望當外界所見內閣財經閣員比重降低之時,行政院能夠以行動成果向國人證明其對經濟的重視。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交通部擬大幅降低砂石車超載的罰則,超載不逾20%者只輕罰3,000元,較原先的17,000元減少了82%。這個消息傳出,引起許多子女被砂石車撞死的母親在母親節當天痛哭抗議,嚴正要求立法院阻擋,還要求交通部長林陵三應該辭職下台。此事發生後,交通部不願評論,推說是無黨籍立委陳進丁所要求,尚未確定實施。從政策的角度看,交通部的目的是扶助產業,遺憾的是政府並未看清這種產業政策是以民眾生命為代價,後果非常嚴重。
過去幾年國內建築業不景氣,砂石車的業務量萎縮,業者經營的確相當困難。業者想降低成本本無可厚非,設法透過民意代表向交通部施壓也已成為當前產業界的慣例,可是將腦筋動到減輕罰款上實在其心可誅。超載問題看似並不嚴重,但事實上卻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砂石車肇事事件屢有聽聞,原因就在於砂石車的載重達二、三十公噸,高速行駛之下很難操控,過去平均每年約有五千人死於砂石車的車禍,多數都因為違規超載。
民國九十年六月開始對砂石車超載重罰之後,違規情況應聲下降五成。然而就因為這段期間剛好砂石業務下降,業者竟然將此歸咎於違規罰款,而交通部卻也聽信這種說法。交通部官員應該有相關資料與專業判斷,知道違規超載與車禍肇事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如果要協助業者度過難關,應該尋求其他合理的辦法,而不是拿民眾的生命為代價。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