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選在即,新年度一開始就籠罩著濃厚的政治味,去年的最後一天裡,陳水扁總統簽署了「公民投票法」,隨即送行政院長游錫堃副署並正式公告,一月二日公投法正是生效。由於接連而來美國與日本都對台灣進行公投表達嚴重關切,而陳總統要進行公投的決心仍然堅定,所以我們在此提醒陳總統在評估國際反應以及公投成效時,意志力之外,更應該重視執行力的問題。
 公投法以及兩岸關係是陳水扁總統在這任任期最後的關鍵性考驗,陳總統在年終談話裡也再度強調,公投是透過理性的投票行為,來維護一個和平台灣的現狀,不但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基本人權,更是我們對後代子孫負責的作為。然而就在當天,美國國務院在去年年度最後一次例行簡報會上,由副發言人艾瑞理以具名的公開談話方式針對台灣海峽問題表達,「我們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言辭或動作,例如公投」。加上之前,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來台訪問之時,日本官方也表達過類似看法,台灣已經讓「公投問題國際化」。
根據新聞報導,陳總統曾經出席福爾摩沙聯誼會尾牙餐敘時表示,中共雖然透過美日向他施壓,但他有抗壓性,不會像李登輝前總統在一九九九年提出「兩國論」時,五天就收回來。陳總統並強調,公投非辦不可,方向也很明確,「公投問題國際化」對台灣並不是壞事。陳總統的意志力應該不容懷疑,然而美日兩國都已公開表示反對,這兩大國領導人的意志力實在也不容忽視,讓「公投問題國際化」導致台灣必須對抗國際壓力,也許陳總統主觀意志上認為不是壞事,但是實際執行的結果如何,令人不得不擔心。
坦白說,講到抗壓性,李登輝前總統應該不輸任何人,何以「兩國論」提出五天就收回,應該是仔細衡量過國際反應後的行動。陳總統目前該考慮的不僅是他個人意志上的抗壓性,而是在國際環境中,政府是否能將公佈實施後的公投法妥善執行,達到提升台灣民主發展以及國際形象的目標,這完全要看政府的執行力。從公投法在立法院通過的第二天,陳總統就說要在總統大選時辦公投,美國當時的反應,以及布希總統與溫家寶會面後的談話,都難脫認為陳總統是為了競選而辦公投的印象。如果台灣的國際友人認為公投是為了陳總統的競選而辦,那麼即使真正推動,執行的意義也與原來的理想差之千里。
面對美日兩國的壓力,政府已經派遣代表赴美對國務院進行溝通,不過美國布希總統既然已經公開表示反對的立場,國務院只是執行的角色。美國國務院要執行布希總統的決策;我國的代表要執行陳總統的交代,雙方執行力的比較之下,結果我們恐怕不能樂觀,如果陳總統寄望以派遣代表說明的方式就能化解國際壓力,可能低估了執行力的問題。
忽視執行力問題導致政府在處理國際壓力時的思考盲點。政府一再將美日反對公投的立場解釋為是中共透過他們施壓,即使如此,美日官方既然已經公開表達反對台灣公投的立場,如何影響台灣不進行公投已經成為這兩國政府要執行的問題,而不是中共方面的問題。在進一步想,如果中共為了不想見到台灣進行公投,能夠影響美日官方公開反對,這樣的執行力可能是陳總統事先所沒有想到的。新的年度開始,我們寄望陳總統能有新的思維方式,認真考慮政府執行力的問題,讓公投問題能夠突破目前困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ie 的頭像
    lovenie

    經濟學家說故事

    love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