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水扁總統在就職演說中釋出的訊息降低了大選以來「公投」、「制憲」所帶來的兩岸緊張,雖然暫時並無軍事衝突的威脅,然而經濟戰的說法最近正式浮現,尤其是中共可能採取「以商逼政」的作法,對我政府施壓。
五月二十四日,中共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提出不歡迎在大陸賺錢又回到台灣支援台獨的人,接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文章直接點名奇美企業許文龍,造成該企業股價受挫。六月三日,有謠言稱中共對台實施經濟封鎖讓台灣股市指數大跌兩百點。可以預見,陳總統的第二任裡,兩岸之間的互動將會詭跼多變,陸委會呼籲對岸應該「政商分離」,我們也進一步建議,要防止對岸「以商逼政」,我方也應該「政商分離」。
「以商逼政」的前提是商人對政治有其影響力,以今日政府的功能與角色而言,政府政策的確必須考慮企業的反應,不過仔細觀察企業與政府的互動可以清楚分成兩種。一種是從整體經濟的層面出發,為了與經濟相關的國民利益,而參考企業界的意見;另一種則是偏向少數特定人士或特殊利益的考慮。特殊利益團體可能會宣稱代表社會大眾,政府的施政必須權衡各方的意見,做出對社會最有利的決策。企業對政策的影響力端視政府施政的決策模式而定。
如果少數企業或個別企業人士受到外來力量的影響而能形成「以商逼政」的壓力,那顯示政府決策上可能有所偏向。反過來說,如果大多數的企業都因受制於特定因素而遭受損失,而政府卻不聞不問,那也顯示政府的施政出了問題。因此,目前國內政壇所擔心的「以商逼政」,究竟是何種性質必須釐清。對岸官方媒體上的一篇文章點名許文龍就造成如此的效果,其實反映出許先生在台灣政商關係的特殊地位。在陸委會呼籲對岸應「政商分離」的同時,我方實在也應該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政商分離」。
我們相信「政商分離」不只是口號,而是有利於國家社會的施政原則。中共不歡迎支援台獨的台商,不僅對台灣企業有很大的影響,其實對大陸也可能產生很不利的後果。所謂支援台獨,在界定上是很模糊的,將帶給企業界很嚴重的不確定因素,其負面影響也會損及大陸的經濟。更甚者,在大陸的特殊體制之下,經濟政策牽扯政治化的考慮影響所及還不僅止於企業界,地方政府或中共內部派系都可能因此而產生惡性競爭,互相打擊。中國大陸正在步入市場經濟的路徑上,應該謹慎思考市場經濟與政治拖鉤的方針。
台灣的政壇上這幾年藍綠對立,經過總統大選之後更形嚴重,民間雖然也受到影響,但是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深知應與政治劃清界限,或與藍綠之間保持同等距離,僅有少數企業家會因意識型態或特殊利益而積極涉入政治,這可以視為台灣邁向民主化過程中的特殊現象。在成熟的民主國家裡,企業與政治的關係應該維持在政策層面,依循公開透明的遊戲規則。此次中共的動作固然顯示出對於市場經濟的態度仍然不夠成熟,但是也讓台灣長久以來不健全的政商體制經歷一次考驗。政府在思考因應之道時,應該認清政府角色的定位,掌握住對社會大眾與整體經濟有利的方向調整政商關係,讓我們先做到「政商分離」,才能免除外力「以商逼政」的威脅。
五月二十四日,中共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提出不歡迎在大陸賺錢又回到台灣支援台獨的人,接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文章直接點名奇美企業許文龍,造成該企業股價受挫。六月三日,有謠言稱中共對台實施經濟封鎖讓台灣股市指數大跌兩百點。可以預見,陳總統的第二任裡,兩岸之間的互動將會詭跼多變,陸委會呼籲對岸應該「政商分離」,我們也進一步建議,要防止對岸「以商逼政」,我方也應該「政商分離」。
「以商逼政」的前提是商人對政治有其影響力,以今日政府的功能與角色而言,政府政策的確必須考慮企業的反應,不過仔細觀察企業與政府的互動可以清楚分成兩種。一種是從整體經濟的層面出發,為了與經濟相關的國民利益,而參考企業界的意見;另一種則是偏向少數特定人士或特殊利益的考慮。特殊利益團體可能會宣稱代表社會大眾,政府的施政必須權衡各方的意見,做出對社會最有利的決策。企業對政策的影響力端視政府施政的決策模式而定。
如果少數企業或個別企業人士受到外來力量的影響而能形成「以商逼政」的壓力,那顯示政府決策上可能有所偏向。反過來說,如果大多數的企業都因受制於特定因素而遭受損失,而政府卻不聞不問,那也顯示政府的施政出了問題。因此,目前國內政壇所擔心的「以商逼政」,究竟是何種性質必須釐清。對岸官方媒體上的一篇文章點名許文龍就造成如此的效果,其實反映出許先生在台灣政商關係的特殊地位。在陸委會呼籲對岸應「政商分離」的同時,我方實在也應該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政商分離」。
我們相信「政商分離」不只是口號,而是有利於國家社會的施政原則。中共不歡迎支援台獨的台商,不僅對台灣企業有很大的影響,其實對大陸也可能產生很不利的後果。所謂支援台獨,在界定上是很模糊的,將帶給企業界很嚴重的不確定因素,其負面影響也會損及大陸的經濟。更甚者,在大陸的特殊體制之下,經濟政策牽扯政治化的考慮影響所及還不僅止於企業界,地方政府或中共內部派系都可能因此而產生惡性競爭,互相打擊。中國大陸正在步入市場經濟的路徑上,應該謹慎思考市場經濟與政治拖鉤的方針。
台灣的政壇上這幾年藍綠對立,經過總統大選之後更形嚴重,民間雖然也受到影響,但是絕大多數的企業都深知應與政治劃清界限,或與藍綠之間保持同等距離,僅有少數企業家會因意識型態或特殊利益而積極涉入政治,這可以視為台灣邁向民主化過程中的特殊現象。在成熟的民主國家裡,企業與政治的關係應該維持在政策層面,依循公開透明的遊戲規則。此次中共的動作固然顯示出對於市場經濟的態度仍然不夠成熟,但是也讓台灣長久以來不健全的政商體制經歷一次考驗。政府在思考因應之道時,應該認清政府角色的定位,掌握住對社會大眾與整體經濟有利的方向調整政商關係,讓我們先做到「政商分離」,才能免除外力「以商逼政」的威脅。
全站熱搜